日本TPM管理制度
來源/作者: TPM咨詢服務中心 丨 發布時間:2019-08-16 丨 瀏覽次數:
KTPM新益為TPM咨詢公司概述:上世紀80年代,日本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所向披靡,迅速趕超歐美,在不少領域雄踞世界競爭力排名第一的寶座。日本經濟的崛起與其推行的日本式全面質量管理有很大的關系,也為后面的TPM管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日本TPM管理
TPM(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)是日本設備管理協會根據美國的PM以保養維護為中心的設備管理,而發展起來的所有部門、所有員工全員、全面、全社性的設備管理活動。其全面的意義是:綜合的高效率;生產的全過程;參與的全員性。
一、TPM的定義
1、以追求生產系統的綜合高效率,提高企業素質為目標;
2、以生產系統的全過程為對象,構筑“無事故、無次品、無故障”的防范未然的現場管理系統;
3、從生產部門到開發、營銷、管理等所有部門參加的全面管理系統;
4、從社長到一線操作工人參加的全員管理系統;
5、通過多層次小組活動,實現無損失。
二、開展TPM的必要性
1、企業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環境,為了生存,必須徹底排除無端的浪費,不允許出現無端的因設備故障而造成的停產、不良產品的損失;
2、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,不允許出現不良品,因此必須保證全部產品的合格;
3、隨著市場需求的多樣化,對多品種、小批量、交貨期短的要求越來越多、越來越強烈;
4、企業就業人員環境發生了變化,表現在第三產業發展及勞動時間縮短等方面,對企業來講,勞動力確保越來越困難,同時隨著社會高齡化、高學歷化,要維持原來的生產活動將是困難的。因此要適應生存發展,使設備、人員、能源、原材料等16大方面實現“零損失”,必須充分認識到TPM的必要性。
三、TPM的目標
“通過改善人與設備的素質,來改善企業的素質”。人的素質是指,操作工的自我保全能力、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、生產組織人員的計劃能力等自身應掌握的能力;
設備的素質是指,現有設備充分發揮效率、新設備引進的合理等技術裝備水平。通過這樣改善人與設備的素質,來實現企業素質的改善。
四、TPM活動的八大內容
1、提高設備效率的單機改善;
2、設備管理小組的自主保全體制;
3、設備保全部門的計劃、保全體制;
4、設備運轉、保養能力的培養;
5、新產品、新設備引進管理體制;
6、質量保證體系;
7、輔助管理部門的高效率化體制;
8、安全、衛生與環境管理體制。
五、設備生產活動中的16大損失
1、故障損失;
2、程序損失;
3、換工具損失;
4、停機起動損失;
5、空轉損失;
6、速度低下損失;
7、不良修復損失;
8、計劃銜接損失;
9、管理損失;
10、操作損失;
11、編成損失;
12、物流損失;
13、測定調整損失;
14、材料不合格損失;
15、能源供應損失;
16、模具工具損失。
六、實施TPM的關鍵
1、明確企業理念、目標;
2、確定TPM成果目標;
3、全員參加;
4、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;
5、建立推進實施組織;
6、現場全面切底的管理。
- 上一篇:設備密集型行業TPM推行方法
- 下一篇:TPM活動階段性總結感想